探寻长春宫之美,领略故宫历史韵味!
A-
A+
2025-03-27 05:46:05
105 评论
维度 |
详情 |
建造与改名历史 |
明永乐十八年(1420 年)建成,初名为“长春宫”;嘉靖十四年(1535 年)改称为“永宁宫”;万历四十三年(1615 年)恢复为“长春宫” |
修缮历史 |
清康熙二十二年(1683 年)再次重修,并多次修整;咸丰九年(1859 年),长春宫的宫门长春门被拆除,启祥宫后殿被改为穿堂殿,由咸丰帝题额为“体元殿”,长春宫与启祥宫两宫院从此相连,形成南北四进院落 |
居住历史 |
明代为妃嫔所居,天启年间李成妃曾居此宫;清代为后妃所居,清乾隆皇帝的孝贤皇后、晚清操持国政的慈禧太后、同治帝亲政后慈禧太后曾移居、光绪皇帝及逊帝溥仪的妃子都曾居住在此 |
建筑格局 |
是北京故宫的明代建筑,内廷西六宫之一,位于太极殿北面。宫殿建筑为黄琉璃瓦歇山式顶,前出廊。东配殿曰绥寿殿,西配殿曰承禧殿,与转角廊相连,可通各殿。后殿为怡情书室,与长春宫同期建成。东配殿曰益寿斋,西配殿曰乐志轩。后院东南有井亭 1 座 |
宫门及装饰 |
长春宫面阔 5 间,黄琉璃瓦歇山顶,前出廊,明间开门,竹纹裙板,次、梢间均为步步锦支窗;长春宫前陈设鎏金铜狮和铜鹤,门前陈设的是一对不足 2 尺高的鎏金铜狮,是东、西六宫中的一对;南面的体元殿后接出抱厦可做长春宫戏台,庭院周边廊内壁上绘 18 幅《红楼梦》故事的壁画 |
相关历史事件 |
公元 1178 年春天,金世宗驻跸长春宫,看到石城、玉田两地的县令年老无能,感慨县令若尸位素餐、年老无能应替换淘汰,事后年轻有为的玉田主薄石抹杳得到升职;公元 1181 年春天,金世宗第三次驾临长春宫 |
文化意义 |
作家祝勇在《故宫建筑之美》中将故宫里的长春宫称作是“记忆的宫殿”,它是乾隆对富察氏怀念的见证 |
术语解释:

- 黄琉璃瓦歇山式顶: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之一,歇山顶等级仅次于庑殿顶,黄琉璃瓦一般是皇家建筑所使用,代表着尊贵和等级。
- 穿堂殿:是指前后有门,可以穿行的殿宇,起到连接不同院落或建筑的作用。
- 抱厦:是在原建筑之前或之后接建出来的小房子,这里体元殿后接出抱厦可做长春宫戏台。
备注:长春宫历经多个朝代的建造、改名、修缮等过程,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。其建筑格局和装饰体现了古代皇家建筑的特色和工艺水平,同时众多后妃在此居住以及相关历史事件的发生,都为其增添了神秘的色彩。在文学作品中,长春宫也被赋予了情感和记忆的象征意义。
还有其他疑惑?想了解更多?可以点击
【在线咨询】